栖心悦读

[细读经典] 细读经典 | 肇论·《般若无知论》十

发布日期:2024-01-12

原文摘录:


难曰:论云“言用则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用寂之异乎?

答曰:用即寂,寂即用。①用寂体一,②同出而异名,③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④是以智弥昧,照逾明;神弥静,应逾动。⑤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⑥故《成具》云:“不为而过为。”⑦宝积曰:“无心无识,无不觉知。”⑧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之谈也。⑨即之明文,圣心可知矣。⑩



注释:


①“用即寂,寂即用”:“用”离不开“寂”,“寂”离不开“用”。

②“用寂体一”:“用”和“寂”的体性是一,即“圣心”。圣心之“用”是般若之能照,圣心之“寂”是无知。

③“同出而异名”:“用”和“寂”同出于般若,只是名称不同。

④“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并没有另外的一个“寂”,来主宰“用”。

⑤“是以智弥昧,照逾明;神弥静,应逾动”:所以圣人的智慧越昏昧(即不执取),般若鉴照越明亮;越没有凡人的思量,就越能应接外物。

⑥“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怎么能说明昧、动静有异呢?凡人看来动静、明昧是不同的,圣人看来动静明昧的体性都是“空”,所以并没有区别。

⑦“《成具》云:‘不为而过为。’”:《成具》,即《成具光明定意经》。这就话的大意是,越没有凡人的作为,越有圣人的作为。

⑧“宝积曰:‘无心无识,无不觉知。’”:此句义引自《维摩诘经》,大意是,圣人没有凡夫的心思、认识,直接与外物相冥和,反而能认识事物的真正本质。

⑨“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之谈也”:这些(指《成具经》《维摩诘经》)是穷尽思维和智慧,超越世俗事物和现象的言论。

⑩“即之明文,圣心可知矣”:从这些经文中,可以体会圣心。



-《肇论》古本掠影-


段落宗旨:


本段是最后一个问答。难题是般若之内有无“用”、“寂”的差别。僧肇首先回应了提问。僧肇认为,般若有用有寂,用、寂相即,不可分离。其次,僧肇再次引教证义,指出,只有剥离凡人的思量和认识才能体悟到圣人之“心”,圣心与外物相冥和,就可以有圣人的作为。


参考文献

1.[东晋]僧肇:《肇论》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151页中;

2.张春波:《肇论校释》,第106—108页。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4103791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