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悦读

[细读经典] 细读经典|《肇论·般若无知论》三

发布日期:2023-11-24

原文摘录:

然其为物也,实而不有,虚而不无,①存而不可论者,②其唯圣智乎?何者?欲言其有,无状无名;③欲言其无,圣以之灵。④圣以之灵,故虚不失照;无状无名,故照不失虚。照不失虚,故混而不渝;⑤虚不失照,故动以接粗。⑥是以圣智之用,未始暂废;求之形相,未暂可得。故《宝积》曰:“以无心意而现行。”⑦《放光》云:“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⑧所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⑨是以般若可虚而照,⑩真谛可亡而知,⑪万动可即而静,⑫圣应可无而为。⑬斯则不知而自知,不为而自为矣!⑭复何知哉?复何为哉?


注释:

①“实而不有,虚而不无”:(般若)真实存在,但并非“有”,它是无形无相的,但不是“无”。

②“存而不可论”:语出《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大意是,(般若)用语言和文字无法准确地表述出来,不可议论。

③“欲言其有,无状无名”:想要说般若是“有”,它没有相状,没有名称。

④“欲言其无,圣以之灵”:想要说般若是“无”,圣人依靠它发挥鉴照的作用。

⑤“照不失虚,故混而不渝”:混,混杂。渝,变化。此句大意是,般若能鉴照万物而不失空性,所以能混处于俗世中而不改其性。

⑥“虚不失照,故动以接粗”:接,接引。粗,凡夫。此句大意是,般若虽然是空,但有鉴照万物的功能,所以圣人的一切行动都能接引凡夫。

⑦“宝积曰:‘以无心意而现行。’”:《维摩诘经》卷一,童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赞曰:“……,以无心意而现行”。大意是,圣人认识事物时不动任何心思。

⑧“《放光》云:‘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放光般若经》卷二十,“不动于等觉法为诸法立处。”等觉,佛教的最高智慧,即般若。这句话的大意是,不离开般若智慧而认识诸法。

⑨“所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所以圣人的表现出的行迹虽然多样,但体性是一致的。

⑩“般若可虚而照”:般若之性虽空,但有鉴照之功。

⑪“真谛可亡而知”:真谛虽然没有相状,但可以用般若智慧体证。

⑫“万动可即而静”:可以通过万物的运动变化体认其不变之性。

⑬“圣应可无而为”:圣人应接万物可无为而为。

⑭“不知而自知,不为而自为”:无知而无不知,无为而无不为。

段落宗旨:

本段论证般若之体和般若之用。般若实而不有,虚而不无;能鉴照万物仍保持其空性不变。所以,圣人能通过万物的运动变化而体认其空性,以种种行为接引凡夫而不为世俗所迷。总结其旨,就是般若无知而有照功。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东晋]僧肇:《肇论》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151页中;

2.张春波:《肇论校释》,第74—76页。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4103791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