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动态

[栖心动态] 佛从海上飞来

发布日期:2021-07-29

佛从海上飞来

文/杨东标(宁波)

“佛从海上飞来”,读这样美妙的联句是一个春日的下午,在七塔寺圆通宝殿前。

佛从海上飞来,可祥法师读得抑扬顿挫,语调很轻却掷地有声,我听得心领神会,豁然开朗。

佛从海上飞来,真是点睛之笔啊,若不是刚才听了七塔寺和圆通宝殿的来历,你就不知道这联句的妙处;你若知道了七塔寺和圆通宝殿的历史典故,你就会为它的传神之笔而击掌。

进殿之前,我和可祥法师站在寂静的院子里,面对巍峨如山的圆通宝殿,我心中有许多疑惑,为什么七塔寺的布局与一般的寺院不尽相同?这里应该是大雄宝殿了,为什么会是圆通宝殿?我想立即迈进大门,请可祥法师为我解说。

可祥法师说,不急。你还是先了解一下寺院的历史。

说着,他打开了一本厚厚的书,我这才发现他先前便已拿在手里的,他指着字里行间与我说了起来,就站在这个宽畅而寂静的院子里。

七塔寺的历史可谓悠久。始建于唐代大中十二年(858),初名“东津禅院”,心镜藏奂禅师为开山始祖。咸通二年(861),改名“栖心寺”。寺院屡建屡毁,各有其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顽强地表现了生命力,自然有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而最值得一说的是——佛从海上飞来。明洪武年间,东海岛屿上海盗倭寇横行,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便采取了禁海之策,下令把舟山、普陀山一带的居民迁入内地,而同时,亦将普陀山宝陀寺的千手观音之圣像迁到了明州。当时,栖心寺的住持叫惟摩法师,得到这一宝贵的佛像,真是欣喜难抑,因为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从普陀山迁来的观音其意义自然是不同一般的。于是便规划筹建宝陀寺新址,以供观音圣像。明太祖朱元璋居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便赐名“补陀寺”,意为这里是普陀山的别院。因此,那时还不叫七塔寺的补陀寺得了一个“小普陀”别称。永乐二十二年(1424),住持汝庆大师建了圆通宝殿。何谓圆通?圆通是观音大士的悉号,圆通大士就是观音菩萨。圆者,周遍之意;通者,无碍也。周遍而无碍,大境界大格局也。听可祥法师说了这段话,我心里仿佛也有光芒透了进来,至少是懂得了七塔寺最重要的一段来历。

从此,七塔寺声名鹊起。因为寺前建有七座佛塔,世人皆以“七塔寺”呼之。这个称呼自然好,通俗明了,形象动人。后来还历经了太平军火焚寺院以及当地护法者周文学母子发愤募资重建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摄影:朱京波

由于有了这段历史,圆通宝殿在七塔寺的特殊位置便如大山一般立着,无法撼动了。何况还有一个说法,拜观音就是拜如来,圆通宝殿也就是大雄宝殿了。

现在,让我们步入大殿。

且慢,可祥法师说,让我们把楹联读完。大殿正门两旁的石柱上,全是楹联。七塔寺内各式柱子上的楹联举目皆是,不计其数。你若深入进去,便是一个汪洋大海。我历来每到一处胜景有读楹联的兴趣,自然乐于。佛从海上飞来仅仅是个开头,且看全联:


佛从海上飞来,息足小普陀,无量无边,誓愿众生超苦海;

僧似山中习静,栖心大自在,即喧即寂,始知尘世有深山。

真是好联!当今文人才子们如何作得出来!不说对仗工整,平仄合辙,这是诗词楹联的基本功,不足为道。它好在禅理文采双兼,形象意蕴合一。仅开头一句“佛从海上飞来”就把众座压惊!细细揣摩,上联写佛,下联写僧。佛之胸襟无量无边,僧之处地亦喧亦寂;上联写海,下联写山。超脱苦海是宏愿,身处闹市如深山是修行。自然工整,妙不可言。寥寥数言写出了寺院深厚的渊源,写出了亦喧亦寂,、闹市深山的特殊氛围,还把“小普陀”、“栖心”等嵌入其中。你说妙也不妙?

因此,它才可以置于正殿的两侧,为首联。它是谁写的?有如此的大手笔?


作者大名叫顾文彬,晚清词人,书法家。可祥法师又为我翻开资料,娴熟地找到这位顾文彬,读了如下一段文字:

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庵,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授刑部主事,同治九年(1870),授浙江宁绍台道。

顾在宁波当官期间,正值七塔寺重修告成,受常住与檀越之邀,欣然命笔,于是便有了“佛从海上飞来”之妙句。它实在是七塔寺的幸运!

可祥法师没有想到我对楹联竟有如此浓厚之兴趣,便引着我又在殿前殿后读了几联。我用手机拍下,也一并录于下,作者生卒年份是查阅后加的。


海南久驻慈云,大菩萨照恩光,早共仰千手千眼;

甬东聿新佛地,小普陀传圣迹,不须著一色一尘。

——张恕(1790-1878)


万劫现金身,南海祥光瞻满月;

七重留宝塔,东郊胜迹拓栖霞。

——章鋆(1820-1875)


三昧悟真修,化宇咸游,何处非西方世界;

四明留古刹,慈航普渡,此间是南海津梁。

——张家骧(1827-1885)


这时,我有个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光绪年间的宁波鄞县人。遥想那时,大约也就一百多年前,宁波的文人雅士真的是云蒸霞蔚,龙光牛斗。他们或聚于月湖,或会于禅寺,弄文舞墨,口吐锦绣,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许多当代人无法企及的诗词楹联,读了真是大快朵颐,如同享受文化盛餐。

摄影:朱京波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虔诚地走进圆通宝殿了。迎面巨大的佛像是四十八臂的观音大士,即我们平时叫的千手观音,文艺节目中也常有所见。只觉得眼前是一片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金黄的帐幔垂挂两侧,“济世慈航”匾额悬挂于上。殿内蒲团一排又一排,两旁各有钟鼓一,做起佛事来,自然会钟鼓齐鸣,场面热烈。后面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可祥法师说,这里的观音为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已经形象地表现了,千眼就不体现了。千手什么意思?代表护持众生;千眼呢?代表观照众生,都是有深刻含义的。

瞻仰大殿,还有一件宝物,必须一提,虽然它并不引人注目,却是殿内一件力重千钧的珍品,这便是置于四周壁上的五百罗汉,不是泥塑,也不是木雕,而是砖刻的图案。可祥法师说,这是佛教文化的稀世至宝,也是我们七塔寺的镇寺之宝之一。

听介绍,其渊源大致如此:

五百罗汉之刻图,最早最有权威的应该是杭州净慈寺的刻图,由于历史变迁,渐致流失,幸有常州知府胡观澜和常州天宁寺住持发心依杭州的拓本镌刻,始得流传。继承者为湖南南岳祝圣寺,他们将天宁寺的拓本重新翻刻于壁上。宁波七塔寺就是根据这个拓本摹刻的,殊为可贵。该砖刻宽0.35米,高0.30米,共250块,布置在如今的圆通殿周壁上。专家们以为,此砖刻以刀代笔,刻工精妙,罗汉形象神采飞扬,确为佛教文化中之珍品。有艺术匠心者,不妨可以细细观赏,从中必有所获。

后来,我读到了清人刘权之的一篇辞赋,正是专门赞颂这五百罗汉刻图的,其中有句:“应真五百,殊相堂堂。少丛显迹,震旦流芳。神通具足,变化靡常。图模杖履,笔审阴阳。……有瘦而削,有颀而长。有白而晰,有老而苍。有示游戏,有现端庄。有麟其车,有云其裳。种种会意,作作生芒……”读起来真是痛快!古人辞赋如行云流水真是令今人望尘矣!

圆通宝殿后的照壁上还有一块空白。可祥法师说,这里要搞一个观音的雕刻,用的是玉石。图片是从寒山寺摹拓来的,很不容易搞到。毕竟人家是张继名作《枫桥夜泊》里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名气山响。但已经搞到了。可祥法师办事用心,座标甚高,格局甚大,不是一般世俗东西可以入他法眼的。因此造就了现今七塔寺的品位。当然更是一代传承一代的结果。

一个下午,可祥法师陪我在圆通宝殿前后穿来穿去地走,也就几百米的路程,却让我似乎走了百年千年、百里千里。我不能不承认佛教文化的广博浩瀚。“佛从海上飞来”,我又想起这美好的联句,豪迈而壮丽,潇洒又飘逸。忽然想到,文友亚洲兄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宗教的本质之一也是艺术。从某种角度说,宗教是艺术化了的人生态度。诚哉斯言。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4103791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