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动态

[栖心讲坛] 专题讲座37|韩焕忠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关系问题

发布日期:2019-12-28




儒道佛三教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构成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核心部分,三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通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20191228日上午,应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之邀,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韩焕忠教授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关系问题”的专题讲座,以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为主线,简述了不同时期三教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 定光法师主持


▲ 韩焕忠教授主讲


韩老师认为,儒家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人文主义传统,重点关注现实社会。他以古代社会对“孝”的重视为例,说明儒家是将处理家庭关系的伦理准则上升为社会治理原则。自汉代以后,儒家成为中华文化的正宗和主导。道家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主义传统,关注的中心是天人关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自化,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潜流。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文化带了解脱主义的传统,佛教对现世是“苦”的解读,印证了中国人真实的生命感受,同时赋予中华文化以超越性的内核。


接着,韩老师以佛教的发展为叙述主线,具体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三教间的互融互摄。魏晋时期,佛教主要通过格义方式传播其思想,借用道家名词解释佛典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佛性问题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问题,这就和儒家探讨的人性论问题发生共通。这一时期佛教积极主动地向儒道靠拢,为自身争取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隋唐时期,佛教逐渐完成自身理论形态的中国化,出现了诸多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成为儒道之外,中华文明中的又一主流文化样式。佛教凭借自身的圆融性、思辨性、超越性受到封建君主的推崇,地位逐渐凌驾于儒道之上。宋元明时期,三教逐渐走向合流,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道教则融合儒释衍生出了高唱三教一家的全真道。


最后,韩老师指出,所谓“三教合一”,其实质是三教站在各自立场,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吸收、融合其它两家的思想发展出各自理论的新形态。


▲ 可祥法师总结


可祥法师对本次讲座作总结,他指出,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进入中国,在经典翻译和讲经弘法时经常借用熟悉的传统思想去比附佛学,称之为“格义佛教”,如安世高就曾将《安般守意经》中的“安般守意”解释为“清净无为”;支谶的《道行般若经》中也借用了“本无”“自然”等概念来表示佛教“缘起性空”的基本思想,如译“诸法性空”为“诸法本无”。


随着思想交涉的不断深入,佛教逐渐开始展示自身的理论优势,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佛教作为“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将产生更加积极地影响。


▲ 讲座现场


▲ 讲座现场


讲座由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七塔禅寺监院定光法师主持,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佛学高等研修班全体学员和甬城部分佛学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摄影:觉路七塔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4103791号-1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