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韩国成均馆大学尊经阁藏汉籍珍本丛刊汉籍珍本丛刊
  • 书名:

    韩国成均馆大学尊经阁藏汉籍珍本丛刊汉籍珍本丛刊

    著者: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
    文献类型: 图书
    索书号: Z121/3
    点击量: 4707
产品详情



《韩国成均馆大学尊经阁所藏汉籍珍本丛刊》从成均馆大学尊经阁图书馆收藏的数千种汉籍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15种珍本文献,包括珍稀的中国刊本、古代朝鲜翻刊的中国书及古代朝鲜刊印的与汉文化息息相关的朝鲜著作。这套丛书虽然种数不多,但却包括有刻本、抄本、铜活字本等多种版本类型,比较 典 型地代表了汉籍流传朝鲜半岛之后的存藏特色。其中《新刊三方家兄弟注点校正昭旷诸文品粹魁华》(明万历二十四年序金陵富春堂刊本)、《四书通典》(明崇祯六年序广庆堂刊本)等书多为国内所无,因而弥足珍贵。本丛书所选的每种文献除影印全本外,还附录详细的提要,从书志学角度对每书版本、内容及珍贵性作了较为充分的揭示。值得一提的是,本丛书选取了多部古代朝鲜文人研究中国古史的心得之作,如《华东历代》《华东忠义录》《成仁录》等,为其他馆所不见或稀见。从中可见朝鲜文人对中国古代史阅读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对中国历代正史、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的思考可谓费墨尤多,又因为书中保存了不少中国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内容,故颇具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



《韩国成均馆大学尊经阁藏汉籍珍本丛刊》序


中韩两国为唇齿相依的邻邦,拥有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以汉字为媒介进行的文化交流可谓由来已久。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影响深远。纵观现存的文化遗产,可知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数目众多。其中,数目众多的汉文书籍的典藏就是例证之一。一九七五年,在韩国庆州、益山、河南等地发现了公元六至八世纪的数百枚木简,上面的汉字有隶书、草书、楷书等多种字体。这些早期的书籍载体是朝鲜半岛新罗时期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正说明了朝鲜半岛拥有悠久的汉字书写历史。


时至今日,韩国历史上从中国引进的汉籍以及在此基础上翻刻的汉籍,数目堪称海量。根据全寅初《韩国所藏中国汉籍书目》的统计,韩国各大藏书机构的汉籍存藏达到了一万两千五百多种。如果加上韩国学人的汉文著作,那更是庞大的数字。可见,韩国存藏的汉籍是值得挖掘、大有可为的珍贵文献资源。历史上,这些书籍经由使节的往来、商贾的买卖、文士的寄赠而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并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而现在,这些汉文典籍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韩国庆尚南道海印寺仍藏有八万多张《高丽大藏经》的雕板。《高丽大藏经》是十三世纪高丽王朝时期开雕的大型藏经,用时十六年之久,据传底本为北宋时期的开宝藏,而如今开宝藏早已散佚,这就为了解中国宋辽时期的大藏经提供了一个窗口。又比如,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所藏明代小说《型式言》(明末陆人龙撰),也是一部在中国早已亡佚的珍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华人学者陈庆浩、吴国良等所发见,成为当代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界的大事件。


成均馆大学校园里的尊经阁(原首尔文庙建筑群之一)


韩国成均馆大学是一所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知名学府。前身是李氏朝鲜时期的成均馆,是历代士大夫子弟的最高学府,肩负着传播儒家思想的重任。成均馆大学尊经阁图书馆的历史同样悠久,其汉籍的收藏起源于李朝太宗时期的尊经阁,虽然屡经劫难,但经过数百年的积累,至李朝末年藏书量已有五千余册。到了二十世纪,汉籍存藏量更是大大增加,吸收了明伦专门学校以及多个个人文库。依据《韩国成均馆大学尊经阁古书目録》的统计,至一九七九年时已达到四千六百二十二种三万八千六百九十三册。二○○○年,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成立后,原大东文化研究院资料室的藏书并入尊经阁,使得全馆古文献方面的资料达到了七万册左右,由此成为韩国重要的学术科研基地。


尊经阁文库外景


本套丛书即从以上提及的本馆众多的文献中精选而来,初选十五种,种数不多,但却基本代表了本馆的汉籍藏品特色,大体涵盖了汉文献在韩国存在的几种类型:第一,稀见的中国本,是中国文献传播至朝鲜半岛的最初实证;第二,具有代表性的朝鲜翻刻中国本以及选编本,则是古代朝鲜半岛对汉文化的吸收、改造和利用之后产生的结果;另外,还有古代朝鲜学人所撰的中国古史研究文献,也是朝鲜人汉文作品的代表之作。


以下举例说明之。

一、稀见中国本,本丛书选入两种。其一为《四书通典》,明唐光夔撰,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序广庆堂刊本,该书未见《中国古籍总目》着録;其二为《新刊三方家兄弟注点校正昭旷诸文品粹魁华》,明王士鳌、王士鯕、王士鲸注释,明申用懋、申用嘉校正,明钱养庶、钱养廉、钱养度批点,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序金陵富春堂刊本。是书中国国内仅首都图书馆藏有明万历间余氏双峰堂刻本,因而较为珍贵。值得一提的是,未选入本丛书的《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阙后集,宋林駉、黄履翁同撰,明成化年间覆宋本)也是较早的文献之一。可见,成均馆大学尊经阁的汉籍收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不阙乏珍稀版本。


明金陵富春堂刊本《新刊三方家兄弟注点校正昭旷诸文品粹魁华》书影


二、具有代表性的朝鲜翻刻中国本以及选编本,共有七种。其中属于朝鲜翻刻中国本的有朝鲜壬乱以前刊本《性理律吕直解》(不分卷,一册,明韩邦奇图解)、朝鲜岭营覆刻明弘治吕镗刊本《东莱先生音注唐鉴》(二十四卷四册,宋范祖禹撰,宋吕祖谦注)、朝鲜中宗三十七年(一五四二)刊本《魏郑公谏録》(初铸甲寅字混入补字版,五卷二册,唐王綝撰)、朝鲜刊本《新编算学啓蒙》(三卷三册,元朱世杰编撰,朝鲜任濬补校)、朝鲜明宗十六年(一五六一)晋州刊本《医闾先生集》(九卷三册,明贺钦撰,郑晓参定,唐顺之重校)等六种;朝鲜人选编本有两种,分别为朝鲜成宗十五年(一四八四)甲辰字刊本《风骚轨范》(四十五卷十四册,前集十六卷五册,后集二十九卷九册,朝鲜成俔编)和朝鲜中宗至明宗年间刊本《匪懈堂选半山精华》(六卷二册,朝鲜李瑢编),皆为中国诗文集之遴选汇编。以上多为壬辰倭乱(一五九二)之前刊本,也是朝鲜刊本中的代表之作。朝鲜半岛历史上大量铸造金属活字,这些文献可称作金属活字印刷之珍品,涉及的活字种类有甲辰字、初铸甲寅字、乙亥字等多种,因而能够反映古代朝鲜半岛的刻书成就。从内容上看,《新编算学启蒙》为中国佚书,这部数学名著初刊于元代,但在明代前期就已经失传,直到十九世纪中国数学家罗士琳获得朝鲜覆元本而重新在中国流传。《风骚轨范》选编自汉魏至元末的中国古诗,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偏重近体诗的朝鲜文坛倾向,借助古诗恢复诗赋之道。本馆藏本为初刊本,也是目前各藏本中最为完整者,其中诸多篇章,可补现存古诗之阙逸。《匪懈堂选半山精华》则是韩国选编名家诗文集的代表作,此书为王安石个人诗选集兼注释书,半山为王氏号,收録诗作约四百三十首,是王安石诗文在朝鲜半岛传播、受容和再加工的经典之作。朝鲜中宗三十一年(一五三六)乙亥字刊本《韵会玉篇》(二卷一册,朝鲜崔世珍编)则是朝鲜半岛学人倣《玉篇》而编纂的汉字字典。


另外,尚未选入本书的如《详节太平广记》(全五十卷,现存七卷,宋李昉奉敕编,朝鲜世祖八年(一四六二)成任刊本)是《太平广记》的缩编本,而《太平广记》则是高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的重要文献,规模宏大,为了便于流传,中韩两国出现了诸多节选本,成任缩编的《详节太平广记》也是其中之一,因其年代较早,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宋代《太平广记》版本的特征,颇能引起当今学界的重视。又如朝鲜中宗时期(明正德年间)刊行的五臣注本《文选》(全六十卷,阙十卷)是一部非常严谨的朝鲜官刻本,其底本可能是来源于五代时期的孟氏本,因而是现存五臣注本中最能代表底本原貌的一个藏本。


总之,朝鲜翻刻中国本及选编本的出现,可以从中窥探汉籍原典在朝鲜半岛的流传时间和轨迹,体现了韩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要看到它们大部分出自朝鲜官方刻书机构,往往精刊细刻,因而尽可能地保存了汉籍原典的面貌,凸显出其在文献传承和保护方面具备了很高的价值,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价值。


尊经阁文库丰富的汉籍馆藏


三、古代朝鲜学人所撰的中国古史研究文献,一方面是历史上李氏朝鲜一度盛行的编修中国史尤其是明史的风潮影响下的成果,体现了对邻国朝代更迭的关注和对前代明朝的思怀之情;另一方面,这也充分体现了古代朝鲜学人对汉文献的深度利用和创新之举,对汉文化的受容行为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中国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提出“揽镜自鉴”“用域外汉文史料看中国”的研究方法给中国以外的汉文献的价值做了很好的诠释。包括燕行録文献、朝鲜文人历代文集以及上述的中国古史研究资料,有助于厘清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古代中国、朝鲜半岛乃至东亚社会的历史图景。现存的朝鲜编撰的中国古史研究资料数目众多,仅完整成书的就有一百多种,如《史要聚选》《池氏鸿史》《读史随笔》《历代史论》等,若算上涉及中国史评论和研究的历代文集及其他历史类著述,那就是相当庞大的数字了。二0一三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曾编纂出版有《域外所见中国古史研究资料汇编·朝鲜汉籍篇》已经将这些文献做了归纳整理,但还有一些文献不在其中,包括本丛刊收録的五种文献,分别是《华东历代》《汉隽》《成仁録》《儒先録》《华东忠义録》等,由于刊行量少或者本身就是属于不可替代的写本,在其他图书馆不易得见,因而鲜为人知。此次选入本书,让稀见文献公诸于众,可使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得到开发,也让人们意识到成均馆大学尊经阁文库馆藏汉籍的质量和数量皆为上乘。


我们认为,这套书的出版,旨在让藏在深闺的汉文典籍成为中韩两国乃至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经典,使其继续焕发生命。在历史上,汉籍突破了国界,促进东亚人民的知识交流,构建相互融通的认知体系。今天的网络时代,信息量犹如海洋,延伸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其便利性与开放性都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这个时代如果仍然追求或凸显文化的国籍和国界因素,将显得落后和无意义。而对于今天中韩两国的学人来说,文献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我们若能将其用现代化的载体或工具整理并转换成人们容易接触和吸收的知识形式,那将是惠及后世、功徳无量的伟业,这正是今人需要努力的目标。


本套丛书是中韩两国学人古籍整理合作的重要成果,意欲抛砖引玉,希冀学界关注汉籍文献学、韩国学、中韩历史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以成均馆大学尊经阁为代表的韩国文化机构拥有海量的汉籍典藏,正等待着学者们的挖掘和开发;同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献的出版和史料的揭示,为人们提取历史经验,把握今天的中韩关系乃至东亚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提供镜鉴意义。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与中国学界有着良好合作的传统,此前《韩国汉文燕行使文献选编》的出版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应。本套丛书属于《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也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编纂的基础性出版物。我们期待这批书的出版同样能够带来新的研究成果,成就合作典范。


                                                                                                     本书编者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南师大出版社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