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
  • 书名: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

    著者: 惟升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索书号: B949.923.1/4
    点击量: 3564
产品详情


德撰本书的目的,在于使世人了解一代佛门宗师虚云老和尚实践佛陀教导、利济众生的感人事迹。

虚云老和尚作为近代史上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有感情有理性的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是因为他追求真理的深远博大,古今少有;更是因为他对芸芸众生的关怀,举世罕见。

虚云老和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前行者的背影。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与慈悲。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虚云老和尚充满故事的一生,使你能从中证悟到人生的真谛。

信不信佛没关系,能够认真地阅读此书,就会从中感受到虚云老和尚的崇高和伟大,感觉到佛法对人生充满着理性关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便是人生的一大进步。如果对佛法、佛教、佛学感兴趣,阅读本书则更有深刻意义。从虚云老和尚弘扬佛法利济民生的真实事例中,你会认识到:原来佛法与人生时刻相连!佛教不是消极地避世,而是积极地救世;不是空虚玄谈,而是真笃实践...


节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虚云老和尚到终南山,寻得嘉五台峰后的狮子岩,自己搭了一个茅棚住下。茅棚虽然很简陋,但对虚云老和尚来说犹如笼鸟返归大自然,池鱼再入大海般的欢喜。这个地方没有水,饮用之水靠化积雪,充饥则自种蔬菜和洋芋,每年种洋芋365棵,每天挖一棵,结多就多吃,结少就少吃,随缘而食。是时山中有本昌师住破石峰,妙莲师住关帝庙,道明师住五华洞,妙圆师住老茅棚,修圆师、青山师住后山。青山师也是湖南人,修行好,山上的人都很尊重他,与虚云和尚住的茅棚相距较近,多有来往。在这儿不再有尘世的喧嚣,不再被那些世俗庸人无间断的哀求和包围,更不会有名利的束缚;谈笑有高僧,往来无庸人,可以自己打坐参禅、读诵佛经,坦坦荡荡,自由自在。他陶醉在“锄云种出松千树,汲水携来月一瓢”的隐修生活中,赋有《结茅终南山》诗云:

远离城市隐山阿,为爱为阿乐趣多。

春鸟啼时花灿烂,秋禅鸣处月婆娑。

高情岭上松千树,免俗庐边竹几窝。

我欲栖心犹妄想,谁知早被是非魔。





一天,虚云老和尚坐观蓝天白云,见蓝蓝的虚空不动,而悠悠的白云悠然自得的慢慢舒卷翻飞。他对自由自在悠悠漂浮的虚空的白云非常欣赏,认为做人也应该如此的无挂无碍潇洒自如。为杜绝外扰,他便据此景自号“虚云”。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有江苏省赤山的月霞法师、戒尘法师、复成法师3位老同参来到终南山,一见诧异地说:“几年不知你老禅师消息,原来你老人家隐匿在这里。”虚云老和尚笑着说:“这里且置,如何是那里?”大家相互行礼,吃完芋头,送他们到破石峰住。戒尘法师说:“赤山法忍老人厌烦,现在在湖北汉阳归元寺讲《法华经》,讲经毕想来此处找一幽静处静修,特先来寻地。”他们约虚云老和尚同行,虚云老和尚正在打禅七,却之。打完禅七,戒尘法师他们3位寻地回来,说翠微峰有一个地方如何如何好,很合意。虚云老和尚说:“那个地方北向白虎太白山,后又没有靠背山,不好。”他们不听。果然,法忍老人讲完经,带着60多为僧人,浩浩荡荡而来,住在翠微山,亦有贤达送良田百倾作僧粮。但不多久,地方百姓说:他们世代住这儿,要拿旱地来交换水田,僧人不肯,便打官司,怎么莫名其妙的有理反倒败诉,法忍老人有理无处说,只好返回江苏,众皆四散,月霞法师、戒尘法师、复成法师等3人搬到虚云老和尚住的嘉五台峰茅棚附近搭了一个茅棚住下。



一次,戒尘法师来与虚云老和尚相谈禅理,口若悬河,机语不让。虚云老和尚说:“汝此强辩,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孽镜台前不怕人多口。须知古时人障轻,可重见处,不问功夫。故六祖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今之人习染深厚,知见多端,纵有一知半解,皆识心边事。须从真实功夫朴实用去,一日彻底掀翻,从死中得活,方为真实受用。纵得小小受用,生死之际,依然不能作主。纵悟门已入,智不入微,道难胜习,舍报之际,必为业牵。须以绵密功夫,坐断微细妄想,历境验心,不随境转,一旦悬崖撒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方为自在人。此亦不过是小歇场,还有后事在。”

戒尘法师说:“我亦亲近德公、修公、大老、赤山来,自谓道契无生,更有谁耶?”

虚云老和尚说:“汝所谓道契无生者,作么生契耶?”

戒尘法师说:“若人识得心原无念,则知生自妄生,灭自妄灭,生灭灭尽处,自契无生。”

虚云老和尚说:“此是古人的,如何是你的无生?”

戒尘法师无语。

虚云老和尚说:“汝乃学语之流,口头禅而已,只骗瞎眼汉。不信你我同坐一时,始见真实功夫。”

虚云老和尚盘腿一坐就是7天。戒尘法师则妄念波腾,加以八识田中有漏种子发现,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来所学之禅不济事。

虚云老和尚出禅定后,戒尘法师问:“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

虚云老和尚说:“须知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7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戒尘法师闻此,对虚云老和尚十分钦仰,因与结为禅友,同作联袂偈一首。虚云老和尚说:“孤身游世兄弟无,暗悲独自向外驰。”戒尘法师和道:“禅兄若欲有此念,相结莲友睹吾师。”




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虚云老和尚仍在终南山住茅棚静修。腊月,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虚云老和尚独坐茅棚中身心清净。一天,他拿了几个洋芋洗干净,放在锅中煮,柴火烧燃后,便跏趺禅坐等芋头熟了吃,不觉进入禅定,这一定不知已有多少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六日,邻近茅棚的戒尘法师、月霞法师、复成法师等僧,想起了好长时间不见虚云老和尚,便一起来看望他,给他贺年。到茅棚外,他们吓了一跳,只见茅棚四周遍满虎足迹:“啊!会不会老和尚被老虎给吃了?”入内一看,老和尚在坐禅。叫了几下,没答应,知道是入于禅定中。他们便拿起引磬“丁”的敲了一声为他开静,他才从定中出定。戒尘法师问:“阿弥陀佛!用过斋没有?”

答:“还没有呢!刚才煮的芋头应该熟了吧?”

揭开锅盖一看,锅中芋头已霉高寸许。大家惊讶,七嘴八舌的计算时间,惊诧地说:“哗!老和尚!你这次入定最少已有18天以上!”

大家一起化雪煮芋头,吃饱后回去了。戒尘法师他们回去后,消息很快传开,大家奔走相告:“长按城祈雪消灾的那位师父在终南山!”“终南山有一位师父可了不起了,可以一次入定十多二十天……”不几天,远近城乡僧俗纷纷前来拜访,有的请教佛法,有的请灌顶加持、祛病消灾、增福增寿,一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虚云老和尚不喜欢这种整天的酬答,便又拿起禅铲,挑起蒲团向万里无人的深山行去。但在终南山修行的这一段时间里,对他来说受益匪浅。对此,虚云老和尚曾赋诗云:

秦山雪里梦惊回,拔尽寒炉不见灰。

者片冰心谁领略,阳回春信自开梅。

到太白山,住在一个岩洞中,没几天,戒尘法师又问着问着找到了 ,相约云游。虚云老和尚想:走到哪里都有人找到,看来该是弘法利生的因缘到了。当仁不让,出山吧!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

惟升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索书号:B949.923.1/4

馆藏地:佛教文库(外借)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